蜜雪冰城的上市之路并非坦途,早在2022年,其首次冲击A股失败;2024年初转战港股,又因招股书失效铩羽而归。直到2025年1月,第三次递表后终获证监会备案,并于2月14日通过聆讯。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蜜雪冰城在中国及海外共拥有超4.6万家门店,2024年共实现饮品出杯量约90亿杯,终端零售额达到约583亿元。从营收数据分析来看,蜜雪冰城近年来保持了迅速增加的态势。2021年度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分别为103.51亿元、135.76亿元、203.02亿元和186.60亿元。
然而,蜜雪冰城的盈利核心并非来自消费者端的产品营销售卖,而是高度依赖向加盟商出售门店物料(包括食材及包材)与设备。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来自加盟门店的商品与设备出售的收益高达182.2亿元,毛利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1.2%,远超行业中等水准,占其总收入的比例高达94.3%。若加上相关服务费,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9.5%,几乎垄断了蜜雪冰城的全部收入来源。
这种经营模式不仅让蜜雪冰城赚得盆满钵满,也将巨大的经营风险转嫁到了加盟商身上。加盟商在支付了高昂的加盟费、物料费和设备费后,还需自行负担房租、人工、水电等刚性成本。然而,由于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许多加盟商难以获得预期的回报,甚至面临亏损的困境。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经营模式特别大程度上将经营风险转嫁到了加盟商身上。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关闭的加盟门店数量分别为577家、696家、1307家及1298家。其中,加盟商自行关闭的加盟店数量持续增加,分别为206家、264家、641家、714家。
蜜雪冰城的成功,高度依赖加盟模式,这种模式虽能快速扩张,却也埋下隐患。超4万家门店的管理半径难以有效覆盖,近年频繁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持续侵蚀品牌信誉。在黑猫投诉反馈平台,截止28日,蜜雪冰城的累计投诉量为8713条。投诉内容涉及奶茶内有异物,有头发不卫生,味道怪异致腹泻,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今年1月,有消费的人在社会化媒体上反映,其朋友在蜜雪冰城(广州大塘公交车站门店)购买的饮品中喝出了干燥剂。随即,朋友通过外卖平台联系了商家,商家说“因忙碌而疏忽,没有及时将干燥剂倒出”,并提出了退款作为解决方案。目前,通过蜜雪冰城官方点单小程序显示,该门店处于繁忙置休状态,已暂停营业。
据相关报道,2024年蜜雪冰城在北京共有16家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位列连锁餐饮品牌榜单第二,且已连续三年上榜。加盟模式下,加盟商与总部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加盟商更注重短期盈利,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可能不足,这使得蜜雪冰城对门店的食品安全管理难度大幅增加。
对此,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表示,若加盟门店未按公司统一规范和标准做运营,发生店员操作不规范、门店卫生不合格等违规情况,因此导致产品质量纠纷或食品安全事故,将对公司的品牌声誉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蜜雪冰城还曾多次出现雇佣童工的情况。公开信息数据显示,2022年4月,浙江天台县蜜雪冰城饮品店因违法使用童工,被当地综合执法局罚款1.25万元。2022年7月,因雇用童工,山东聊城的荏平县蜜雪冰城一门店被罚款5000元。2023年4月,黑龙江牡丹江市一家蜜雪冰城门店也因为童工问题被当地人保局予以行政处罚,罚款5000元。此类非法雇佣事件频频被罚,却依然接连出现,侧面印证了蜜雪冰城未及时对加盟商及其员工做培训造成法律意识淡薄,对加盟商的管理力度不强导致卫生问题没办法得到有效抑制。
面对种种问题,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虽然表示将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和培训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和合规经营。然而,这些承诺能否得到一定效果执行?蜜雪冰城能否真正改变对加盟商的压榨行为?这样一些问题仍然需要一些时间来检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