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28-86621116

常见问题

清末格格金默玉:我们不叫格格奴才回答也不是喳电视里都不对

发布时间:2025-05-09 02:12:37 发布来源: JBO竞博平台官网

  在许多影视剧中,清朝格格的形象总是被描绘得光鲜亮丽:她们穿着华美的旗装,谈吐间流露着贵族的优雅,仆人们低头哈腰,一个个“喳”声不绝于耳。然而,曾亲历清末肃亲王府生活的金默玉,却对这些“经典画面”嗤之以鼻。她说,“格格”这个称呼,在清朝并不是现在大家以为的“第二声”,而是“第一声”。

  更有趣的是,她还纠正了影视剧中那些奴才回答主人的台词——他们从来不会说“喳”,而是说“嗻”。金默玉用自己80多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观众,现代人对清朝的许多想象和传言,甚至连语言的发音都离历史真相越来越远。那么,肃亲王府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

  金默玉出生在肃亲王府,一个充满了严格礼仪和传统规范的环境中。作为王府中的一员,每一个行为和选择都受到既定习俗的严密监控。然而,金默玉对此并不买账,她对这些束缚性的传统表现出明显的不满。

  王府中的格格们通常出行都会有专职的奶妈随行,以确保她们的安全和行为符合王府的形象。但金默玉对此颇为反感,她不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尤其是在上学或外出游玩时,她更希望能有更多的自由,不被奶妈紧紧跟随。

  金默玉的这种行为,尤其是她对传统束缚的反感和对自由的追求,很快在她的兄弟姐妹中引起了轰动。她的几位姐姐,尽管她们自己也都受到相似的教育和约束,却开始戏称金默玉为“革命儿”。

  随着年龄的增长,金默玉逐渐表现出与家族其他成员不同的生活追求,她开始尝试更加贴近潮流和时代的活动。在肃亲王府那个传统深厚的环境中,格格们的生活通常以礼仪、刺绣和琴棋书画为主,而金默玉却对这些兴趣寥寥。她更愿意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带有现代化和西化色彩的活动,比如骑马和打网球。

  金默玉她经常穿着得体又方便行动的骑装,与外界的骑马爱好者一起驰骋。这样的举动在当时的女性圈子中显得十分大胆而另类。相比于其他格格小心翼翼维护形象的骑马姿态,金默玉更注重体验速度与自由带来的快乐。打网球则是当时京城中上层社会的一项时髦运动,而金默玉很快融入其中,成为一名技术不错的球员。

  当时,女性的穿着和发型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来自贵族家庭的女性。然而,金默玉无视这些束缚,她选择剪短头发,这种发型更像男性的款式,显得干练而现代。她还常穿旗袍,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服饰在她的装扮下别具一格。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穿着旗袍、梳着短发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后来被照相馆的工作人员认为非常有特色,就被放大后摆在橱窗里展示。

  她的哥哥偶然经过照相馆,看到了橱窗里这张被放大的照片,顿时大为震怒。在他看来,金默玉作为肃亲王府的格格,这样的照片被公开损害了家族的声誉。照相馆的工作人员显然没有料到这张照片会引发这样的反应,他们吓得赶忙将照片从橱窗中取下,并用相框装裱好送回肃亲王府。尽管事情平息了,但家族对金默玉这种过于大胆的行为依然心存不满,尤其是她的哥哥,甚至要求她以后不要再做类似的事情。

  金默玉对这一切显得并不在意,这件事并未改变她的生活方式,也没有让她放弃自己对现代化生活的追求。

  1937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金默玉不得不中断她在日本的学业,回到了家乡北京。回到北京后,金默玉并没有因家族传统或亲人的期待而回到肃亲王府内安稳生活。她的选择依然保持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她决定走向社会,寻找一条与王府过去生活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尤其是像金默玉这样出身显赫的贵族女性,很多人可能会选择依附家庭或亲戚维持生活。金默玉通过个人的努力,找到了在一家日任顾问的工作。这份工作提供了较高的薪水,还不需要每日坐班,上班时间灵活自由。

  尽管收入丰厚,但金默玉的生活方式却显得随意而奢侈。她并没有像普普通通的家庭的女性那样为储蓄或日常开销精打细算,而是习惯于提前消费和满足即时需求。在薪水还没发放的时候,她常常就慢慢的开始预支甚至花光了所有可用的钱。她在金钱上的大方和慷慨也让她的生活充满了人情往来,亲属和朋友来到公司购买商品时,她往往会主动帮忙记账,甚至直接垫付费用。同事下班后一起聚会吃西餐,也通常由她埋单。

  每当月底结算时,她经常会发现了自己的开销已经远超于了收入。尽管她的薪水在当时属于高水平,但她的开支显然更高。这样随意的消费方式很快让她陷入了财务困境,甚至欠下公司的钱。这种局面对于金默玉来说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轻松解决的,因为她的消费习惯早已形成,而收入来源相对固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经济情况开始变得愈发紧张。

  到了1949年,肃亲王府的昔日辉煌早已不复存在。家族的庞大产业在多年的动荡和管理不善中渐渐凋敝,留给金默玉的,只有一笔微薄的财产——100块钱。

  面对这样的局面,金默玉不得不寻求改变。她开始清点家中的物品,将能够变卖的东西一一出售。家中曾经积累下来的皮衣、家具和装饰品堆成了小山,但因为她对市场行情报价毫无概念,许多贵重物品都被以低价售出。一大堆上好的皮衣,她只按一件衣服的价格卖了出去。

  除了变卖家产,她还试图通过手工劳动来贴补家用。她开始织毛衣,用自己的双手换取收入。金默玉将毛线买回来,白天忙于编织,三天才能完成一件毛衣。然而,毛衣的收入有限,织毛衣的速度也赶不上家庭的日常开销。

  在尝试过这些零碎的方式后,她决定做一些更有规模的尝试。1952年,她在自家院子里开设了一家西餐厅。这个想法来源于她早年接触过的西式生活方式,她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独特的定位吸引顾客。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餐厅开业后很久都无人问津。

  眼看西餐厅难以为继,她决定调整方向,将餐厅改成一家四川饭馆。这一改变是基于当时的真实的情况。由于大量四川人涌入北京生活,川菜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金默玉将菜品调整为正宗的四川风味,并尽可能保证菜肴的品质。很快,饭馆的生意开始火爆起来。每天都有顾客排队用餐,收入也因此大幅增加。

  然而,随着公私合营政策的实施,金默玉的饭馆最终被政府收编。她被安排到中央编译局工作,开始了一份稳定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生活。

  1958年,金默玉的人生再次经历了重大转折。因为家族的出身和她姐姐川岛芳子的特殊身份,她被视为“肃亲王的女儿”和“特务的妹妹”,无端卷入了。这一年,她被捕入狱,开始了长达15年的牢狱生活。

  1979年,金默玉终于被释放,重新走上了北京的街头。此时的她早已不再是昔日那个锋芒毕露的肃亲王府格格,生活的磨砺让她的身份与普通人别无二致。

  尽管生活艰难,金默玉并没有沉沦。1992年,她和丈夫决定将家中所有的积蓄用于购买教材和学习用品,在家里创办了一个小型的“爱心儿童日语班”。这一决定并非盲目,而是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多年积累的语言能力。她用简单的桌椅和教材,将孩子们集中到一起,手把手地教授日语。

  在最初几年里,日语班的收入并不高,几乎只能维持经营成本,但她仍然坚持教学。1996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筹备,她的爱心日语培训学校终于正式挂牌。这所学校位于河北廊坊市开发区,当时拥有非常先进的教学设施,成为国内设施齐全的民办日语专修学校之一。

  金默玉提到,如今的电视剧当中对清朝贵族生活的描绘,很多都显得离奇甚至不切实际。比如,电视剧里关于格格的称呼通常读作“第二声”,但她指出,格格这个词在清代皇室中其实应该读“第一声”,而非后来误传的发音方式。她说,电视剧当中这样的改动,听起来特别别扭,因为它偏离了历史上真实的语音习惯。

  同时,她还纠正了影视作品中关于清朝下人用语的错误。在很多电视剧中,奴才们被主人召唤或者安排任务时,往往会答应一声“喳”。但金默玉明确说,在肃亲王府的真实生活中,从来没有人说过“喳”。她解释道,奴才如果回答“喳”,听起来像是在问“喳谁去?”这在贵族家庭中显得极为不合规矩。正确的答应方式应该是说“嗻”,这种用法在清朝皇室及贵族圈中是严格遵守的礼节要求。

友情链接 JBO竞博平台官网 竞博官网首页 竞博官网入口
-->
Copyright© JBO竞博平台官网首页入口 © 2019-2020 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04075号-5